【广州日报】林颖:疫情凸显乳腺癌MDT优越性
这个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农历鼠年,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如今医疗秩序已渐回复正常,患者该如何应对这段特殊时期的余波,医生如何为后续治疗“加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副主任林颖主任医师通过广州日报给予患者若干建议。她表示,在乳腺癌治疗步入精准医疗的时代,拥有强大MDT(多学科团队诊疗)能力的专科在提供优质诊疗、应对突发事件挑战方面或更具有优势。
化疗一度暂停 “话疗”更显重要
免疫力相对低下的肿瘤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疫情严密防控时期,为避免患者路途奔波、病房聚集等造成疫情扩散,根据国家疫情控制要求、医院统一部署,中山一院住院部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一度暂停。这让一些乳腺癌患者心焦。
“当时最突出的问题是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担心未能按时治疗的话会影响病情控制。”林颖表示,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可能降低免疫力,不利于肿瘤的治疗和康复,也不利于防控新冠肺炎。还有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采用未经证实的预防或者治疗措施,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更大。
针对这一情况,中山一院甲乳外科团队通过“掌上中山一院”APP“云诊室”板块、微信小程序“医随”等互联网途径,指导患者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做“话疗”愈发显得重要,林颖建议患者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合理消毒等防护措施,不要轻易听信网络传言。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充足的睡眠,在饮食均衡多样化的基础上适当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食欲不好时可采用少食多餐及成人营养素,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林颖坦言,这些建议同样适用于疫情减缓的现在。随着诊疗秩序回归正轨,门诊和住院的患者依旧要注意个人防护,出行尽量不要坐公共汽车、地铁,减少与周围人群的直接交流与接触。遇到因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导致的不便时,请给予理解和支持。
“现阶段必须在网上提前预约才能到院就诊,各位病友要学会用医院APP预约,高效就诊。”林颖建议,如果预约不到也不用担心,还可以利用“云诊室”直接跟医生沟通,长期口服内分泌治疗或口服化疗维持治疗的患者,在家快递收药。
延迟治疗并非不可补救
其实,延迟治疗的影响,并非有些人想象中那么大。“几周内的短期推迟对总体病情影响不大。良性肿瘤通常发展较为缓慢,可暂缓手术数周甚至数月,但需要注意观察肿物是否增大,3个月复查超声。恶性肿瘤则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医生评估后会安排优先入院处理。”林颖解释说,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有相对固定的用药周期。化疗造成的 “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在普通的环境下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即使没有这次疫情,平时患者因“白细胞数值不达标”或“肝功能欠佳”而推迟化疗的情况,也并不罕见。住院部开放治疗后,医院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尽量选择低风险和方便的治疗方案,建议使用长效升白细胞制剂预防性升白,减少因白细胞下降继发感染的风险。
靶向治疗的正常治疗间隔是每3周给药一次。“如果错过了当次靶向治疗时间,在下一个3周内可以续上靶向药物,就按原来的方案继续治疗。”林颖表示,如果下一个3周周期内未能用上靶向药物,就应重新给予初始剂量补足之前漏掉的治疗。
对于大部分常规复查患者来说,一般均可延缓1-3个月后再复查。部分仍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复查者,尽量选择门诊复查。医院复查过程中尽量简化程序,缩短在院时间,减少人群密集处停留时间。
MDT打造最优“个体化”诊疗方案
这次疫情再次证明乳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MDT)的优越性。“来自各学科的‘最强大脑’集思广益,能够考虑患者全身的状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当意外事件导致患者必须调整治疗方案时,MDT也能迅速提供意见。”林颖介绍,中山一院乳腺肿瘤MDT团队成立于2014年,整合了“华南最强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为各种早期和晚期乳腺肿瘤患者提供最优化的个体化诊治方案。
MDT团队成员包括但不限于乳腺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超声科的专家,合并各类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需要兼顾生育生殖辅助的患者以及需要骨肿瘤科、肿瘤介入科等科室共同诊疗的患者都能得到相关专家的诊治。
中山一院还将MDT诊疗模式向各地县级区域辐射推广,指导下级医院开展MDT讨论会议,平均每年开设5-10次省内培训班。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活动,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培养多学科人才梯队,努力将团队打造为国际一流的技术队伍。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副主任林颖主任医师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235357?site4&columnID=400
2020-04-16